護理專業簡介
護理專業根據現代醫學模式的要求,培養具備人文社科、醫學、預防保健知識、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相關的人文社科知識和基礎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臨床護理技能,未來將會從事臨床護理等方面的工作。
護理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系統掌握現代護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理論和技能,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愿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健康服務的富有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品學兼優的高層次護理人才。培養熱愛護理事業,具有較強實踐工作能力、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與人合作能力的臨床護理骨干人才。
護理專業培養要求
具備護理學相關的自然科學基礎和人文社會科學基礎;掌握必要的中西醫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中西醫護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掌握護理急、慢性和重癥病人的基本原則、操作技術,初步掌握??谱o理和監護技能,能夠應用護理程序對護理對象實施整體護理;能夠參與社區健康服務,能向社區、家庭、個體提供預防保健護理服務;尊重和理解護理對象,具有合作精神和較強的人際溝通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及法規。
護理專業主修課程
主要課程:英語、計算機基礎、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學、健康評估、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護理心理學等。
護理專業課程介紹
人體解剖學
是研究正常人體各部分形態、結構、位置、毗鄰及結構與功能關系的科學,分為大體解剖學和顯微解剖學兩部分。大體解剖學是借助解剖器械切割尸體的方法,用肉眼觀察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形態和結構的科學。顯微解剖學可分為細胞學和組織學。顯微解剖學必須借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的放大作用研究人體的微細結構。
護理學基礎
教材共20章,約62萬字,插圖138幅。第1~6章系統介紹了護理學的發展、基本理論、法律法規、整體護理及護理程序、護士的素質與行為規范以及衛生保健服務體系。第7~20章詳細描述了護士必須掌握的基礎護理技術,包括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舒適與安全、生命體征的評估、冷熱療法、排泄護理、給藥、靜脈輸液與輸血、標本的采集、病情觀察和危重患者的搶救與護理、臨終關懷、醫療護理文件的記錄與保管以及病區的護理管理。
病理生理學
以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病理學、生物物理學等為基礎。病理生理學主要任務是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和患病機體的代謝和機能變化,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是醫學教學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病理生理學是認識疾病和防治疾病的理論基礎,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間的橋梁。
兒科護理學
包括生長發育、健康兒童護理、住院患兒的護理、營養與營養紊亂性疾病患兒的護理、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患兒的護理、消化系統疾病患兒的護理、呼吸系統疾病患兒的護理、循環系統疾病患兒的護理、泌尿系統疾病患兒的護理、血液系統疾病患兒的護理、神經系統疾病患兒的護理、結締組織疾病患兒的護理、感染性疾病患兒的護理、內分泌及遺傳性疾病患兒的護理。